
引言
伴细胞外黏液产生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伴乳头状特征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伴管状成分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都可能带来诊断困难,尤其取材有限的活检标本中。本期请看关于这类病种鉴别诊断的详尽编译介绍。
推荐阅读
病理医师、病理技师、病理学教师、临床医师、肿瘤科医师、甲乳外科医师、普外科医师、规培学员、在校医学生、患者、健康人群。
相关鉴别诊断小结
前述浸润性小叶癌的三种亚型都可能带来诊断困难,尤其取材有限的活检标本中。这主要是由于这些亚型需鉴别的病种较多,且偶尔取材仅为黏液成分、实性乳头状成分、管状成分;更重要的是,对相关亚型了解有限。
伴细胞外黏液产生的浸润性小叶癌鉴别诊断需注意B型细胞构成的浸润性黏液癌、实性乳头状癌、浸润性小叶癌和黏液癌构成的混合癌、分泌基质的化生性癌、乳腺多形性腺癌。具体参阅表1。
表1. 伴细胞外黏液产生的浸润性小叶癌及常见鉴别诊断病种特点
|
伴细胞外黏液产生的浸润性小叶癌 |
浸润性黏液癌 |
实性乳头状癌 |
分泌基质的化生性癌 |
乳腺多形性腺癌 |
细胞外黏液 |
有 |
有 |
有(偶见) |
无 |
无 |
单行列兵样 |
有 |
无 |
无 |
无 |
有 |
靶环样 |
有 |
无 |
无 |
无 |
无 |
印戒样细胞 |
有 |
有(偶见) |
有(偶见) |
无 |
无 |
黏液样基质 |
无 |
无 |
无 |
有 |
无 |
纤维血管轴心 |
无 |
无 |
有 |
无 |
无 |
E-cadherin |
阴性 |
阳性 |
阳性 |
阳性 |
阳性 |
ER |
阳性 |
阳性 |
阳性 |
阴性 |
阴性 |
PR |
阳性 |
阳性 |
阳性 |
阴性 |
阴性 |
S-100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阳性 |
- |
CgA |
阴性 |
阳性 |
阳性 |
阴性 |
阴性 |
Syn |
阴性 |
阳性 |
阳性 |
阴性 |
- |
伴乳头状特征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需注意和下述病种鉴别诊断:实性乳头状癌、包裹性乳头状癌、实性或腺泡状亚型的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小叶癌-实性乳头状癌碰撞瘤、融合生长的小叶原位癌、小叶原位癌累及乳头状肿瘤。具体参阅表2。
表2. 伴乳头状特征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及常见鉴别诊断病种特点
|
伴乳头状特征的浸润性小叶癌 |
实性乳头状癌 |
包裹性乳头状癌 |
实性/腺泡状浸润性小叶癌 |
融合性生长的小叶原位癌 |
小叶原位癌累及乳头状瘤 |
浸润性小叶癌成分 |
有 |
无 |
有 |
有 |
无 |
无 |
纤维血管轴心 |
有 |
有 |
有 |
无 |
无 |
有 |
纤维性包膜 |
有 |
无 |
有 |
无 |
无 |
无 |
细胞黏附性 |
无 |
有 |
有 |
无 |
无 |
无 |
E-cadherin |
阴性 |
阳性 |
阳性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β-catenin |
阴性 |
阳性 |
阳性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CgA |
偶见阳性 |
阳性 |
阳性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Syn |
偶见阳性 |
阳性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p63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阳性(肌上皮) |
阳性(肌上皮) |
关于伴管状成分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有作者认为这是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的亚型之一,但目前最新版世界卫生组织著作仍将其归为浸润性小叶癌的亚型。这一肿瘤需注意鉴别小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的管状-小叶亚型、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构成的混合型癌。具体可参阅表3。
表3. 伴管状成分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及常见鉴别诊断病种特点
|
小管癌 |
管状-小叶癌 |
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小叶癌混合型癌 |
伴管状成分的浸润性小叶癌 |
小管/腺体 |
体积小,圆形至卵圆形或成角的腺体及管腔开放的小管 |
体积小,圆形至成角的管状 |
如果有,也是形态不一 |
拉长,泪滴状,体积小,圆形,伴狭窄管腔 |
单行列兵样 |
无 |
有 |
见于浸润性小叶癌成分 |
有 |
靶环样 |
无 |
有 |
见于浸润性小叶癌成分 |
有 |
E-cadherin |
阳性 |
阳性 |
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中阳性,浸润性小叶癌中阴性 |
阴性 |
β-catenin |
阳性 |
阳性 |
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中阳性,浸润性小叶癌中阴性 |
阴性 |
P-cadherin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浸润性小叶癌中阴性或弱阳性,小管成分为阳性 |
小结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上述特殊亚型,如果出现误诊则可能会对临床处理产生误导。如误判为黏液癌,则认为其预后较好;但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要比黏液癌更具侵袭性,其特点为“最初为惰性,但缓慢进展”。将浸润性小叶癌误判为实性乳头状癌或包裹性乳头状癌,更是会对后续处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后述两种肿瘤都是按照原位病变处理,因此可能会导致患者分期人为降低。伴管状结构的浸润性小叶癌误判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混合的情况下,具体影响还无法评估,因为前者生物学行为目前还没有相关数据。
作为病理医师,一定要牢记的是:细胞外黏液、实性乳头状结构、管状成分,都并非一定仅和导管表型有关。仔细检查病变,并注意前述特征,可能会发现有提示为浸润性小叶癌的相关心疼疼,如印戒样细胞、细胞无黏附性、部分区域呈单行排列,从而避免误诊。免疫组化E-cadherin、β-catenin、p120有助于鉴别。
全文完
参考文献
Koufopoulos N, Pateras IS, Gouloumis AR, et al. Diagnostically Challenging Subtypes of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s: How to Avoid Potential Diagnostic Pitfalls. Diagnostics (Basel). 2022;12(11):2658.
doi:10.3390/diagnostics1211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