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出您的资料尚未完善!亲!快去完善资料吧。
您好,欢迎来到临床病理联盟  
搜 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亚专科 ▪ 微信汇 -- -- 免疫组化没那么简单之SDHB
免疫组化没那么简单之SDHB
作者:王强
时间:

引言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进展,免疫组化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展,如某些指标已经可以作为分子异常的替代性检测。不过,实际工作中的免疫组化应用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甚至在阴性、阳性的判读方面,也会遇到某些纠结。

推荐阅读

肿瘤科医师、病理医师、病理技师、病理学教师、肿瘤科医师、泌尿外科医师、普外科医师、规培学员、在校医学生、患者、健康人群。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进展,免疫组化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展,如某些指标已经可以作为分子异常的替代性检测。具体如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SDHx)与多种类型肿瘤有关,确定有SDH缺失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SHDB免疫组化有助于SDH缺失的检出,即表现为肿瘤细胞着色完全缺失。不过,也有部分SDH缺失肿瘤会有异常的胞质着色,可能会被误判为“有着色”而解读为SDH无缺失。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病理专家Ding等人在《Histopathology》杂志发表文章,详细总结了SDH缺陷型肿瘤中SDHB免疫组化异常着色的详细特征。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问题并指导临床实践,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简介

琥珀酸脱氢酶是一种线粒体酶复合体,具体包括四种亚基,即SDHASDHBSDHCSDHD。某些瘤种与SDH缺陷有关,涉及SDH复合体基因的复现性突变(recurring mutation)、或SDHC的表突变(epimutation),具体涉及的瘤种如嗜铬细胞瘤/副节瘤、胃肠道间质瘤、肾细胞癌。SDH种系性致病性亚型的患者及家族成员容易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需终生注意随诊及筛查。因此临床病理工作中应注意筛选出SDH缺陷型肿瘤并由此而指导遗传学咨询。

SDHx的突变状态及具体涉及的亚基,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会有独特临床病理学表现。比如,SDHB致病性种系突变患者发生腹腔内及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副节瘤的几率高,且转移的风险较高。此外,相比普通型胃肠道间质瘤来说,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对伊马替尼治疗耐药,出现转移的几率高,甚至肿瘤较小、核分裂指数低的情况下就出现转移。

免疫组化SDHB可用于SDH缺陷型肿瘤的诊断标记,因为绝大多数病例中,任何SDHx亚基的双等位缺失都会导致SHDB免疫组化染色的完全缺失。一般将SDHB免疫组化结果分为完整/阳性(指弥漫、强阳性的颗粒状胞质着色)或缺失/阴性(着色完全缺失);非肿瘤组织(如肿瘤内的血管、间质、炎症细胞)一般为弥漫、强阳性的胞质颗粒状着色,可用于内对照。

1. 免疫组化SDHB:(左)SDH野生型嗜铬细胞瘤,着色完好;(右)副节瘤,着色完全缺失。三角形箭头为阳性内对照的血管。

不过,推测为SDH缺陷型肿瘤中出现SDHB免疫组化胞质着色的情况也有过报道,一般描述为微弱晕染(faint blush),并建议解读为异常着色。本文原作者表示,日常工作中有些SDH缺陷型肿瘤可能SDHB免疫组化仍有不同程度的强阳性表达,会导致诊断困难。

研究内容及结果

本文共计收集了23位患者种系突变致病性/可能致病性SDHx亚型和/或经分子证实SDH缺陷型的23例肿瘤,其中嗜铬细胞瘤/副节瘤19例,肾细胞癌3例,胃肠道间质瘤1例,具体临床特征及分子特征请参阅原文。其中SDHB是最常见改变的亚基(14/2361%),其中有2例同时有第二个亚基的致病性改变(1例为SDHC1例为SDHA)。其余SDHASDHCSDHD亚基改变均各为3例。

SDHB的免疫组化来说,15例(65%)为肿瘤细胞着色完全缺失,8例(35%)为至少部分胞质着色。这8例中,80%以上的肿瘤细胞具有SDHB免疫组化着色,因此类似SDHB野生型肿瘤中的着色存在表现,只是低水平而已。这8例中有3例首诊病理医师评估免疫组化结果时归为“可疑”。

上述8个病例仔细评估,其着色模式在细胞内分布、着色强度方面存在显著的肿瘤间、肿瘤内异质性。其中7例表现为胞质晕染样至细腻颗粒状着色,5例为弱至中等程度,2例为局灶强阳性:病例1还有局灶的核旁蓄积;病例6为胞质弥漫强阳性,但主要为非颗粒状,部分区域在细胞核旁表现为较强的球形蓄积。

2. (左)病例1,副节瘤,免疫组化SDHB,箭头示核旁蓄积(高尔基体区着色)。(右)病例6,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SDHB呈胞质强阳性着色,自弥漫性晕染至球形着色不等。三角形箭头为阳性内对照的血管。

3:病例4,副节瘤,同一组织块中有弱(左)至强(右)阳性着色,并有弥漫性晕染表现。三角形箭头为阳性内对照的血管。

上述8个病例中,肿瘤细胞的SDHB免疫组化均不同于阳性内对照组织的粗糙颗粒状胞质着色。不过,病例6中的这一特点也是散在。有趣的是,病例6其实两个不同的蜡块、由两家专业单位独立评估过SDHB免疫组化,其中一家报告为缺失,另一家报告为着色完整。这两个蜡块在本研究中进行的SDHB免疫组化,的确一个是完全缺失至弥漫弱阳性的胞质着色,另一个是程度不等的弱至中等程度弥漫胞质着色、伴核旁斑片状浓集,散在肿瘤细胞呈较强的球状胞质着色。

小结

此前已有SDH缺陷型肿瘤在SDHB免疫组化中表现为有着色的相关报道,描述为轻度晕染样,并与SDHD突变有关,建议判读为异常着色。本文研究表明,SDH缺陷型肿瘤中SDHB免疫组化异常着色的情况并不少见。当然,具体比例的差异可能和不同研究中病例的基因突变情况不同有关。与此前的研究相似,本文病例中SDHB免疫组化异常着色也主要见于SDHD突变患者,但其他SDHx亚基致病性异常的病例中也有异常着色情况,只是几率较低。

重要的是,本文研究发现,免疫组化SDHB胞质着色的SDH缺陷型肿瘤的瘤细胞着色模式在着色强度和细胞内分布方面不同于非肿瘤的细胞:肿瘤细胞一般为低强度、晕染至细腻颗粒状的胞质着色,而非肿瘤细胞为强阳性的胞质颗粒状着色。鉴于本研究中病例均有SDH缺陷的分子证据,因此这类胞质着色因视为异常、判读为异常着色。

还要注意的是,SDH缺陷型肿瘤中SDHB免疫组化可能是异质性的,部分病例中着色程度可能是中等至强阳性,如果仅凭SDHB免疫组化筛查可能会得出SDH非缺陷型的判断。认识到有这种可能,并在高倍镜下仔细的分析肿瘤与非肿瘤着色的细微差异,并寻求分子检测证实,有助于对相关病例的精准判断。

全文完

参考文献

Ding CC, Chan S, Mak J, et al. An exploration in pitfalls in interpreting SDHB immunohistochemistry. Histopathology. 2022;10.1111/his.14681.

doi:10.1111/his.14681

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楼二楼   服务热线:400-888-1223 传真:020-62789556 邮编:510515

Copyright © 2015 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54759号-2